三导洞法隧道工程论文小导管尖头机

2019-06-06 浏览次数:570

新奥法的思想和基本理论形成于上世纪的60年代,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的隧道工程实践过程中,在岩土开挖理论的一个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。新奥法的核心是将围岩不仅视为荷载,也是结构的一部分,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。利用这一基本思想,根据地层条件,在隧道的设计施工中大程度地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,合理确定支护的时机,使支护的代价低。新奥法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:

blob1)因为围岩要参与整个结构的承载,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,充分保护岩体。

2)为充分发挥围岩承载能力,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。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岩密贴、及时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,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来控制岩体的变形。

3)开口不利于结构形成整体的受力结构,为此,在施工过程中应使衬砌尽早封闭成整环。

4)利用信息化施工技术,合理布置监测点,及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,通过监测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。

5)多采用喷锚式初衬外加现浇混凝土二衬的复合式衬砌结构。二次衬砌等初衬施工完成、围岩基本稳定之后再施作。二次衬砌可以用来承担围岩流变等引起的后续荷载。基于上述描述,新奥法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十二字方针,即“少扰动、早喷锚、勤量测、快封闭”。新奥法自创立以来,在我国的诸多软弱破碎围岩中也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,目前已经发展为山岭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的一种重要方法。金鸡岭隧道所处地层围岩稳定性差,故采用新奥法修建,在修建过程中克服多种施工中的难题,取得了较大的成功。本文将对该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地分析。


baorun1.cn.b2b168.com/m/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: 446983936

联系人:赵宇飞

联系电话: 13243367666